12月6日 姚仁喜生日
(1951年12月6日-),台灣建築師
東海大學建築系學士(1975年畢業)、柏克萊加州大學建築碩士(1978年畢業)[1]。姚仁喜在1985年時成立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「姚仁喜〡大元建築工場」,在台北與上海分別設有辦公室[1]。姚仁喜的作品大都位於亞太地區,但也有少數座落在美國、歐洲與非洲等地的作品,除了常見的住宅建築外,也經常涉獵包括辦公大樓及車站、學校與博物館等公共建築,代表作品有蘭陽博物館、中鋼集團總部大樓、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等
蘭陽博物館
面山,外牆靈感來自韋瓦第的古典音樂小提琴協奏曲《四季》,用不同石材的材質與大小尺寸,交織出音階與節拍之變化。[2]該建築獲得蘭博建築體雖然巨大,卻融合於自然之中,與環境有善意的對話,創造出新奇的空間體驗。
主建物最高頂點朝向東方的龜山島,沿著西南方逐漸下降而沒入地表,整座建物形成三角錐體。建築外牆面直接嵌入土中,模擬巨石挺立的意象,藉由空間錯位,使建物與園區水域的烏石礁相呼應。站在高點看宜蘭,平原有著大大小小、深淺不一的田野方塊,因著四季的輪轉而有不同的色調與風情。蘭博建築體的外牆由韋瓦第(Antonio Vivaldi)的小提琴協奏曲─「四季」音符轉化而來,建築師依樂曲旋律將石材及鑄鋁板排列在外牆上,呈現蘭陽大地的農田景觀,彷若動態的音樂歌頌。
在展場空間規劃上,以垂直串連的寛闊無柱空間,提供一個類比宜蘭的地理空間經驗,由上而下區分為四個樓層—「山之層」、「平原層」、「海之層」與「兒童探索區」。站在山之層往下俯瞰,如同自山上眺望宜蘭大地特有的「山、平原、海」的空間經驗,展現了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與人文軌跡,透過展示延伸民眾想像的空間。
《維基百科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