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牙周病反正治療不好」「牙周病是細菌造成的」「你有牙周病,多刷乾淨,半年來找我洗牙就好」
這些不是從患者聽到的,而是聽到牙科醫師如此跟患者說的。這些說不對,好像也有它的道理。
但是連牙醫師都不重視牙周病,容易讓患者無所適從。
我們從患者的角度來想,當醫生對我說,我有一個我不太熟悉的疾病,我會想要知道,「什麼是牙周病」「牙周病如何治療」「之後如何預防」
所以我會在第一次看診時,多花一點時間去解釋牙周病,衛教。
了解患者的期望,不要讓患者誤解,牙周病很恐怖,一定要花很多錢,一定要做到手術;或是過高的期待,如手術就解決所有的問題,治療完就能沒有牙縫或牙齒就不搖了。
讓患者知道自己的狀況,我們能幫忙解決的問題,或我們做不到部分,訂出合適的治療計畫。共同去面對問體,將來才能減少醫療糾紛。
當遇到患者「好好好」「你是專業的」「你決定就好」,我還是會耐著性子講完,至少我把我的責任做完。
難免有遇到「頻道不對」的患者,或是嫌你囉唆的患者,那就讓他自己選擇。他總會找到適合他「頻道」的醫生。
「什麼是牙周?牙周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,包含牙齒周圍的骨頭,牙肉等。」
牙周韌帶當然也是,但是不用講得那麼細。
最好是有個圖譜給患者看,或是用患者的X光來解釋,患者比較有印象。
「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的發炎破壞, 不一定會痛, 有些人到牙齒掉了都沒有痛, 所以不是有不舒服才嚴重, 沒感覺都沒問題, 要定期洗牙檢查,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.」
為何患者對牙周病沒有病識感,就是因為「慢性發炎」。
或是患者通常覺得痛,才是有問題,但是每個人對疼痛的忍受程度還是有不一樣。
而不痛,就以為好了。
等到很搖了,或是吃東西沒力,牙縫變大,牙齒移位影響美觀,才意識到牙周病。
所以要強調定期洗牙檢查的重要性。
「牙周病主要跟口腔清潔最有關係」
有人會問牙周病跟遺傳、傳染、年紀有沒有關係,其實我不會在不知道如何解釋時,就推給基因。
或是推給年紀,讓患者誤解是不可避免。
傳染,是還要考慮到宿主的口腔環境、抵抗力等。
我會說「我不會說完全不可能,只是現有的研究報告最有證據的是『牙周病跟口腔清潔最有關係』,其他也是有報告,但是證據不多」。
「如果吃飽沒有刷乾淨, 或是有些死角清不好。髒東西堆久了就會變成牙結石, 就好像口香糖黏在地上乾掉了。自己刷不起來, 一定要來牙科用超音波機器洗才洗得起來。」
從患者的生活日常來解釋牙結石的形成。也不要一味指責患者沒清乾淨,含蓄的說「有些死角不好清」患者比較能接受。
文獻形容牙結石像船底的藤壺一般是滿貼切的,就好像自成一個生態系。
但是一般人比較少見,所以我用口香糖來解釋,因為比較黏。
「如果疏忽了, 牙結石堆久了就會刺激牙齦發炎, 容易紅腫流血, 再拖下去周圍的骨頭就會開始被吃掉, 就像房屋地基被掏空, 到一個程度, 牙齒就會開始鬆動, 到最後牙齒周圍都沒骨頭就得拔掉了。」
健康的牙周中,臨床的冠根比(Crown-root ratio)大約3:7,就好像6、7層樓的地基來背3、4層樓的房子。
牙周病造成的齒槽骨缺損,就像地基被掏空,患者就能理解為何牙齒一點蛀牙都沒有也會壞掉。
當地基流失,只剩3、4層樓的地基來背6、7層樓的房子,自然就不穩、會搖動,沒辦法承受力量,就沒辦法吃硬的。
甚至拔掉。
後續再談談其他的衛教。
留言列表